权威的安防产品运营商查询网站!

安检机
X光安检机
安检门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谈谈体育场馆"公共安全系统"之建设

2016-05-14 14:47:44 来源:

TAGS关键字:

[摘要]"北京+张家口崇礼"成功取得2022年世界冬奥会主办权,创出了奥运史上申办的奇迹,与此同时关于提升配套体育场馆的建设也成为了热门话题。冬奥会的场馆建成什么样?场馆内的智能化工

Xrt安检之家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夏奥会,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件,这除了赛事场馆和周边路口建立了必要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外,主要还建立起了强大的以"人防"为主的防线。故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按照GB/T50314-2006的要求,对于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场馆、会展、机场航站楼等必须建立实时动态的公共安全系统,即: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应急疏散和语言引导+联动控制和协调指挥的综合工程,才能真正解决安全防范问题。将传统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提升为"公共安全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Xrt安检之家

二、加强场馆入口检测环节 Xrt安检之家

体育场馆的入口是安全检查的第一关,一般要力争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入口以外。但在常规设计中,一般对场馆入口的安检设备仅是预留安装条件(场地、电源和信息端口等),因设计者对某些安检设备并不甚了解,结果在实际实施安装防爆安检设备时造成场地偏窄偏小,安检机通道的辅助段偏短,从而形成"堵点",人员过安检通道所花费的时间较多。  Xrt安检之家

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吸取很多"教训"或说是"经验",火车/地铁北京南站、东直门交通枢纽站等,开工建造时因当时的安全形势并没有今日之严峻,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目前进站必须先通过安检,临时增设安检设备和安检通道,结果造成入口处"大面积拥堵",严重影响进站速度。车站/码头/机场航站楼等与体育场馆尚略有不同,前者是按照预先编制好的运行图,是常年流水式作业,只要制定好预案,安排好(预留)时间,尚处于可控状态;而很多体育比赛实时性很强,运动员和赛时相关人员、观众将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和疏散,其安全局势的短时实时性要求高于车站或机场航站楼。  Xrt安检之家

为避免一些场馆赛前入场观众集中时间段进场可能造成的大面积拥挤,故在新的场馆建设时宜统筹统管和从长计议,留足安检通道的空间以及加强安检通道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如:摄像机+拾音器、开包验证台等,这一点可借鉴机场安检通道的建设经验,这些年机场工程的建设已经为机场安检通道的建设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其次是经过安检后的入口速通门的设计,需要依据赛事前2小时高峰时段须通过的人数来合理设计速通门的通过能力,但又必须确保赛事散场时或应急情况下所有原入口的速通门迅速全部敞开,便于人群的即时疏散。  Xrt安检之家

三、加强现场监管  Xrt安检之家

体育比赛对观众而言,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和宣泄。对抗性较强的赛事双方均会有一定数量的球迷,比赛激烈时球迷的情绪极易失控,故赛场除具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外,现场尚须具备一定的备勤人员和值守人员,加强对比赛现场的监管,防止球迷宣泄情绪的意外事件发生。 Xrt安检之家

赛场的公共安全系统在完成常规建设的基础上尚需实现:在可以目视看到赛场90%以上的观众席位置,开辟现场实时监控室,由(有赛事时)驻现场的公安值班人员(+备勤人员)现场值守,除目测外还需设置监视器墙+操控平台(且赛事时具有最高的优先控制级别),将现场敏感部位的视频图像调集在监视器墙上供值守人员随机观看,设立并健全各类通信手段,一旦发现不安全事件苗头,即时通知观众席区域的巡视巡查人员,立即赶到事发部位,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内。3.1昆明火车站事件后,公安民警和特警在公共场所一级防范时提出的口号是:3分钟到现场,5分钟处警控制的目标,对于举行国际赛事的体育场馆而言,该目标应更高。 Xrt安检之家

今年8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的开幕式在鸟巢举行,为了确保开幕式的公共安全,组委会特组建一支由50名防/灭火力量组成的消防团队进驻鸟巢,并24小时不间断守护赛前和赛事期间的消防安全。同时,在鸟巢外面朝阳区还调集了13部消防车、91人和5组防火巡视力量参与保卫,甚至在鸟巢顶部钢架之上还有消防员携带灭火装备,以防万一;还制定了"1、3、5、10"的灭火救援预案,"1"就是出事1分钟内,区域巡视力量到场,"3"就是3分钟内团队其他消防力量到场,"5"就是5分钟内奥林匹克公园中队到场,"10"就是10分钟内附近中队增援力量到场。  Xrt安检之家

这仅是预防火灾事故的一个侧面,场馆面临的其他公共安全性事故更复杂得多。因此面对大型场馆的公共安全事件制定必要的防护预案,加强应急反应机制,落实备警和处警措施,尽可能的减少T反应时间,是减少事件所造成损失的关键。近年来,有些安防工程公司推出所谓"立体式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反恐型安防系统"等,个人认为这更多是"商业噱头"。安全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而实现"反恐"或"立体安防"是不现实的,当你在监控室的显示大屏幕前观察到不安全因素或接收到不安全因素声光报警信息时,如何组织具有处警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快速处置,尽量缩短T反应时间,是技术手段能控制得了的吗?现场处警的人员和队伍在哪里?能服从你值班室的调遣吗?因此必须配套建设"预警+探测+快速反应+应急指挥+语音疏导+应急逃生"等系列的公共安全系统才能实现既定目的。 

关于安检之家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诚骋英才 - 网站建设 - 法律声明 - QQ群:327213830
CopyRight © 2005-2019安检之家安保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帐号未激活?     忘记密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