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8-08-22 11:00:50 来源:
[摘要] 从 2005 年算起,我国平安城市建设已步入第13个年头,这十几年间,平安城市建设是从少数试点城市逐步推广到全国,建设标准从无到有,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平安城市系统产品与技术
从 2005 年算起,我国平安城市建设已步入第13个年头,这十几年间,平安城市建设是从少数试点城市逐步推广到全国,建设标准从无到有,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平安城市系统产品与技术也在不断地升级,很多城市已经在初期建设的基础上,开始进入第二期、第三期甚至第四期建设阶段。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很多城市充分认识到平安城市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本着顶层设计的原则,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开始了新的平安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
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平安城市的建设,将整个城市的通信基础、信息数据、联动应用框架都构建起来,对中国未来智慧城市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智慧城市的安防建设中,基础的城市安全防范建设已经基本构建完整,在向其它行业,如: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数字城管、食品安全等智慧城市的子系统扩展时,便会出现各个系统建设规模不一、行业应用需求不同、建设标准不同等问题。大规模的建设和不同行业需求建设,无法做到统一标准响应,必须要有更多专业厂家、细分领域厂家的介入,这对政府来说将进行建设模式的改造,形成服务型政府的职能,PPP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国家推行PPP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的建设成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规划和监管上;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安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智慧平安城市”建设阶段,目前整体逐步开始切入到平安城镇、平安社区、平安农村的建设当中。2018年政府提出“雪亮工程”的建设任务,将进一步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PPP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可以有效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维护中的一系列难题。
现阶段,根据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PPP模式推广应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可根据行业特点和成熟度,探索开展两个“强制”试点。具体来看,在公共治安、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各地新建项目要“强制”应用PPP模式。在其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PPP规范引导政策也将迎来密集出台有效的法律体制,这是化解PPP项目运营风险、提高PPP项目运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安防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疑难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之路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试点示范政出多门、网络安全隐患以及风险突出等一系列问题。
1.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政府虽然在政策上做了说明和鼓励,但在具体实施中,因各行各业的实现方式和难易程度不一,无法做到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做到主导,需要形成“思维决策”的团队,并根据实际情况,实现专业定制化的PPP方案,无法形成复制模式,所以顶层设计和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只能通过实践验证去解决,这会走不少弯路,但这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2.试点示范政出多门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了国家各个职能机关,包括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公安部、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中科院等多众多部门,多部门对智慧城市都有不同的解读,在建设和具体实施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或者理解上的分歧。各个部委都有不同的政策指引,形成政出多门的景象,无法实现集中统一的政策指引。在智慧城市PPP失败的案例中,不乏存在地方政府废止当初的指定管理办法,致使实施机构拖欠合作公司经费,最终导致项目失败。所以在PPP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设之中,政企各司其职,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手抓的作用,才能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增添新的动力源。
3.网络安全隐患以及风险突出
智慧城市,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体系,实现城市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更高级城市形态,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未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很多有效的数据将暴露在网络中,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怎样兼顾技术应用和安全并行,是PPP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重点需要考虑的。建设和安全二者取一个平衡点,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价格:¥0.00
价格:¥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