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8-08-22 11:00:50 来源:
[摘要] 从 2005 年算起,我国平安城市建设已步入第13个年头,这十几年间,平安城市建设是从少数试点城市逐步推广到全国,建设标准从无到有,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平安城市系统产品与技术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需资金巨大,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等多元主体,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管等过程。未来的政企合作仍将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安防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前景与趋势
1.城市化发展及政府的决心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在不断加剧,服务型政府也在不断形成。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人民期望更好的公共服务质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对未来智慧化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期许。
党中央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将人民的追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和强有力的执行推进。在两会上,推动PPP项目全面信息公开的建议也被提出,有效针对信息开放不及时、信息公开不充分、缺乏地区PPP项目及相关财政支出的信息披露等问题都被提出,国家将根据上述议案,进一步完善PPP模式的的建设及运营。
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收录管理库和储备清单PPP项目共14,424个,总投资额18.2万亿元。其中,管理库项目7,137个,储备清单项目7,287个;已落地项目即处于执行的项目共2,729个,投资额4.6万亿元,落地率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信息公开也有不少进步。其中,根据《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的通知》(财金〔2015〕166号)等有关规定,不少项目从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等阶段均按要求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信息公开,披露了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实施方案、资格预审文件、采购文件、PPP合同、项目公司成立情况及其他政府审批文件,为各方了解PPP项目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渠道。特别是财政部前四批PPP示范项目信息披露均较为充分,国家发改委对PPP典型案例的公开披露也较为全面,为各方规范PPP操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提升政府能力的要求
根据统计,政府掌握着全社会信息资源的80%,其中包括3000余个数据库,是社会、经济最大的数据保有者,在智慧城市的架构下实现政府数据的互通开放是未来政府有效治理的前提条件和有效手段。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2018年实现中央政府层面数据统一共享交换的全覆盖,2020年逐步实现民生保障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
3.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智慧经济下可以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智慧城市推动当地产业逐步升级转型,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经济,从而解决落后产业结构和人口红利衰退造成的经济发展减缓。
PPP项目在中央政府力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将会是未来政府类、公益类、民生类项目的主流模式。这一模式的建设第一可以降低政府负债,第二个是盘活社会资本,第三个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从一方主导到多方参与,大家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各自获取自己的利益。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降低负债,兼顾民生,打造公共项目;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取得相应的合同额,保证相应的产值,赚取充足的利润;从社会资本方面来说,现在的投资驱动较少,民营企业风险较大,股票与房产市场逐步压缩,PPP项目将成为社会资本的投资方向。从这三个层面考虑,下一步PPP的发展应该是大有作为。
价格:¥0.00
价格:¥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