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9-10-10 15:08:22 来源:艾葳安检
[摘要]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更是如此。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意味着承担比一般技术创新更高的风险、更多的失败。需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虽败犹荣”的创新氛围,出台“允许试错、不行再来”的鼓励措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
“关键核心技术并非高不可攀。”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举例,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世界奇迹;改革开放以来,老中青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接力攻关,载人航天、北斗系统和探月工程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创新条件已经大有改观,科研人员量质齐升、研发设备日益精良、研发经费世界第二;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强大制度优势。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就一定能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我们只有力争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
破除体制障碍,深化科技合作,催生更多创新动能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人们注意到,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达800万元,而且全由个人支配。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立近20年以来,首次对奖金额度和分配结构进行调整,充分体现了党对科技工作者的激励和关怀。与此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额度也分别提高50%。
《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实施一年多来,催生了很多变化,这是其中一例。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蕴藏的巨大潜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明晰的思路。
——围绕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的改革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
——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而要充分利用全面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地处偏远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外籍科研人员。从全国来看,还有很多外籍科研人员活跃在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
嫦娥四号搭载4台国际科学探测设备,在月球背面追寻宇宙奥秘;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的大门;中国北斗为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提供精准卫星导航服务;中科院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
近年来,我国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开发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和世界人民共享创新成果。
新的起点上,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我国的科技创新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宏观层面,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突出重点,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
价格:¥0.00
价格:¥0.00